奇瑞新能源的中场战事,eQ7如何打开新局面
虽然市场表现未见分晓,奇瑞eQ7及其身后的中国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已经向各方“秀”出了技术底蕴与创新实力。这是中国品牌持续向上的底气,更是代表中国汽车为全球汽车业贡献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看见中国汽车”系列活动自2021年举办以来,不断让社会各方、让全球看见中国汽车品牌的优秀代表,看见中国汽车的实力与信心。7月12日上午,“看见中国汽车”走进奇瑞活动在芜湖举办,这家曾经的“自主一哥”、今年上半年增速最猛的中国车企之一,不仅炫出了对整个汽车行业而言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并在新能源车市这个大棋盘的“兵家必争之地”,落下了关键一子——奇瑞eQ7首台量产车成功下线。
红海中发掘“新蓝海”,eQ7“偏向虎山行”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刚刚量产下线的新军eQ7,接到了这样的“将令”,要在15万-20万的SUV市场,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红海中一战成名。
都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人格的延伸。尹同跃这位属虎的奇瑞掌门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虽已到耳顺之年,身上的一股虎劲却未减半分。他带领的奇瑞也有一股子“愈是艰险愈向前”的虎劲,专挑最难打的仗,先攻最“卷”的市场。
7月12日,奇瑞几乎同时亮相了两款车型:艾瑞泽8和奇瑞eQ7,一个瞄准了A+级传统轿车市场,在合资车的优势市场与其正面“硬刚”;另一个则要在近年来最“卷”的15万-20万的SUV市场攻城掠地,在纯电动这个赛道上一炮打响。
15万-20万元一直是中国汽车消费的主力市场,特别是15万-20万元这个区间,据上险数统计,2022年该市场乘用车的上险量占比已经达到了18%,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超过25%。近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这一区间市场的竞争尤其激烈。作为传统燃油车一直以来的优势领域,相应产品数不胜数,在配置上几乎已经“卷”到极致,是上半年“价格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自主车企的新能源特别是混动产品,也开始以此为主战场不断出新,“油电同价”,加速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奇瑞eQ7瞄准了这个容量最大、占比最高、增速最快,但又在各方势力的激烈竞争中杀成一片红海的市场。这不仅是奇瑞补上新能源“短板”的战略需要,更是中国品牌汽车需要合力在主流市场实现对燃油车全面替代的必然之举,技术奇瑞,不容缺席。
2022年下半年特别是8月以来,奇瑞的销量增势强劲,大有“王者归来”之势。全年销量涨幅超过了30%,实现销量、营收、出口、新能源“四个历史突破”。今年上半年,奇瑞累计销售汽车74万辆,同比增长56%,创下历史半年度销量新高。在中汽协统计的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中,奇瑞集团今年以来的增速一直位居全行业第二。相比之下,奇瑞的新能源汽车已累计生产66万辆,上半年在全球的销量排名第9,此前在微型车等领域的表现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尚未在主流市场占据有利位置。
尹同跃强调:“现在我们还有两个硬仗要打,一个是新能源必须要打上去。今年上半年我们一直在调整,我们必须要用更好的产品、更新的技术参与竞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第二个要打的硬仗是混合动力,目前在混合动力方面,奇瑞正在积极积蓄力量,争取今年第四季度全面发力。”
作为奇瑞的一款核心中型纯电SUV,eQ7及其背后的中国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扛起了这场“硬仗”的先锋大旗。首战的战场虽然选择了难度最大的红海市场,但奇瑞管理层对全盘的认知与分析,也体现出企业“红海竞争”的智慧。
奇瑞先看到的,是“红海”竞争激烈的另一面,即一个确定存在且规模庞大的成熟市场,同时也是看似竞品如云、但消费需求并未被完全满足的市场。奇瑞将眼光从对手身上挪开,聚焦用户需求,通过解决他们的痛点、满足新需求,在这片红海中反而找到了“新蓝海”。
这种选择的好处也很明显,首先,所谓“新蓝海”是从红海中剥离出来的,很多原市场的资源、技术支持、熟悉的用户偏好等,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帮企业降低成本;其次,可以开发普及率更高的大众化产品,市场占有优势也很明显;再次,还能有效规避一些小众市场的风险。
“洞察用户需求是打开市场的第一密钥。” 奇瑞新能源产品营销COO贾守平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政策驱动逐渐转为市场驱动,消费者买车也开始了从‘省油’向‘不用油’的转变。我们发现,三类不同的用户都有着相同的购车需求——电动车,甚至纯电动车。“具体分析来看,对于家里有油车需要增购一辆或者换购一辆的用户,主要是城市通勤需要。用得更省、体验更好、服务更佳的纯电产品,一定是第一选择;而对于首购用户,在他还没想清楚买什么车的时候,这种纯电产品,必然会被优先考虑。
做一款能被用户优先考虑的15万级家用纯电SUV,才是奇瑞面前真正的“虎山”,因为这堪称当前纯电动最难打的细分市场之一。例如,家用车的用户对车内空间格外看重,而纯电动车型的电池包相比其他动力汽车,普遍更占空间。SUV深受用户欢迎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底盘较高,越野能力较强,而目前的纯电SUV受限于车辆的构造及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影响,底盘反而相对偏低。更棘手的是一个当前普遍存在于纯电动车型的难题:续航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当前可装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在短期内尚难有更大突破,一味堆砌电池既占空间,又增电耗,还更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必须另寻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