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步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新阶段
本报记者 李晓红
能源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并提出目标,2035年,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着重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在能源安全保障、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系统效率、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面临诸多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我国能源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
南方电网公司首席专家、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宝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能源体系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能源安全基础仍不稳固;二是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存在短板;三是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四是能源市场及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市场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的作用仍不够充分。
在数字经济时代,我国推进能源体系改革、落实“双碳”目标,离不开新能源技术创新、传统能源技术升级和数字技术赋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健奇告诉本报记者,现代能源体系建设需要技术驱动。目前,我国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化石能源储备和调度技术等方面存在技术短板,这将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一大瓶颈。此外,尽管我国能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主体非常活跃、传统能源领域的市场主体积极转型,但还缺少服务于现代能源市场体系的其他类主体,包括金融服务主体、中介服务主体、新能源大数据服务主体、能源平台类主体等。
明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点任务
对于下一步我国构建能源体制重点任务,周健奇建议,一是鼓励技术创新长期化。政府撬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二是引导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积极融入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可出台支持性政策,明确传统能源企业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新角色,赋予其新职能。三是提升政府能源治理效能。在能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政府治理的市场手段也会更好发挥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石颖向本报记者表示,能源安全保障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首要目标,“十四五”时期,在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的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要实现明显提升。此外,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能源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新能源技术水平、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技术、减污降碳等方面加快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能源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取得重要进展。
诸多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使得各行各业都面临机遇和调整。”周健奇建议,可重点关注五类细分行业。一是分布式新能源,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二是移动式新能源,是分布式发电进一步小型化、分散化的应用形式。三是储能正在逐步突破技术瓶颈,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四是新能源平台是我国推进能源革命、落实“双碳”目标不可缺少的载体,同时也将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移动式新能源的密集布局和储能技术的提升而有更为迫切的市场需求。五是能源智能化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能源再电气化的必然路径。
吴宝英也认为,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将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包括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规模快速增长,将带来新能源产业、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将带来“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推进需求侧资源利用、电能替代和节能减排,将催生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带动电动汽车、节能服务等产业快速发展。